信州区沙溪镇铅岭村是一个风景秀美的省级贫困村。就在离村委会不到一公里的地方,邱模升正在粉刷自家二楼的墙壁。想着刚摘掉贫困户的帽子,又即将住进新房,他忍不住咧开嘴笑了。 10年前的邱模升遭遇过人生中最大的不幸,在福建打工的他患上了肾透明细胞癌,治病每月花去3000多元。为了照顾他,妻子辞去了工作,家里没了收入,两个孩子还要上学,因此欠下不少外债。疾病治愈后,一家人只能回到老家,蜗居在老旧的土坯房。此时的他愁眉不展。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,他的遭遇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。2014年,他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,每年不仅享受村里的扶贫产业分红,还被纳入了低保;因为他有文化,村里为他量身定做了文化宣传员这个扶贫岗位。“虽然生活艰难,但是有党和政府的帮忙,我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!我要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。” 每天一大早,邱模升就会赶到村文化站,打扫卫生、整理书籍,保持文化站的环境卫生一尘不染,书籍和器械井然有序。文化宣传员这个岗位虽然每月只有500元的收入,但他十分上心,工作起来一丝不苟,村民都夸奖他工作积极努力,管理工作做得很出色。虽然只是个文化宣传员,但老邱还主动承担了村里的防汛抗旱、森林防火、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大小事务,是村中各项工作的好帮手。 勤劳的邱模升是个闲不住的人。虽然大病初愈,他仍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帮村民除草、收割、整理房子等,赚点零钱补贴家用。看着他状态越来越好,妻子安心地外出打工。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帮扶下,去年,他家收入超过了3万元。他主动申请脱贫摘帽,并被评为当地的“脱贫之星”。 “党和政府倾力帮扶我们,我们要鼓起信心,不能单纯的‘等、靠、要’。”村里的扶贫超市是贫困户聚会聊天的场所,邱模升是这里的大忙人。遇到有的贫困户心烦气躁,发点牢骚,他耐心安慰,详细讲解扶贫政策,同时用自己的脱贫经历现身说法,让大家在脱贫的道路上信心十足。2018年,铅岭村61户贫困户有45户实现了脱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