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饶:“遇见”张恨水

2019-9-30 10:13| 发布者: jxrs |原作者: 吴有君|来自: 上饶日报

摘要: 光绪二十一年,也就是1895年5月18日,张恨水出生在江西广信府的“河街”,即现在的信州区信江东路夜市街。他的原名叫心远。“恨水”是他1914年启用且最常用的笔名,取自李煜词《相见欢》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”中“ ...
  张恨水,一个被老舍先生赞誉为“中国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”。他通俗文学的起点从上饶开始,最终走向文坛的金顶宝座——成为中国二十世纪通俗文学大师。近日,择一时机,我在三江口与大师来了一次“遇见”。

  信江与丰溪河,摆脱了重重山峦,急匆匆来三江口彼此象互相倾慕已久的一对恋人,相拥合抱。这是一个瞭望口,新近,这个观景台又刷新了一笔——落成了国内第一个敞开式“张恨水主题公园”。

  仲秋时分,公园依旧鲜活如春。

  在公园南面正中位点,一眼就可以看见灰白大气的张恨水巨幅花岗岩雕像。驻足仰望这墩5米高的雕像,感觉脸带和善、目秀有神的张恨水静静地向我们走来。确实,作为游子、才子的他,理应回归这个原点,让缱绻的心植入家乡的土地,让外溢的才情幻化成他脚下这弘柔柔的清水。

  光绪二十一年,也就是1895年5月18日,张恨水出生在江西广信府的“河街”,即现在的信州区信江东路夜市街。他的原名叫心远。“恨水”是他1914年启用且最常用的笔名,取自李煜词《相见欢》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”中“恨水”两字。他的童年和少年都留在了上饶。即使是作为税务公职人员的父亲几次调任外埠,张恨水仍然留在上饶旧式学堂学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以及“四书五经”。1912年,在其作为广信府参将的爷爷病故和父亲因急病相继去世后,才随母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上饶,回到了原籍地安徽潜山。

  在雕像的东侧,矗立着一蹲工艺品一般的花岗岩石碑,碑上雕刻了描黑的遒劲碑文,还饰有张恨水的头像。碑文就是张恨水所写的散文《我与上饶》。该文发表在1939年9月的《前线日报》。通篇跳跃的都是他儿时的脉动,都是桑梓因缘。正如文中所写:“真得愧对上饶昔日街头观我坐轿的父老也”。“每出郊,常过一横跨河面上之浮桥,儿时以浮桥为奇,故上饶之桥于我印象较深也。”他时常难忘的是随先祖“阅操出巡、骑马同乘”。

  晚年的张恨水,还是无法忘却儿时的趣事。他走出家门,跨出南城门,就到了用大块青石板垒砌的信江码头。一条约200米长的灰黑色的木浮桥,晃悠悠地连接码头的南北两端。一次,他在靠岸的一条船上玩耍,玩出了惊喜。这些细节,他都写进了《回忆录》:“忽然发现船篷底下有一本绣像小说《薛丁山征西》,我一瞧,就瞧上了瘾,方才知道小说是怎么一回事。”从此,他从“薛丁山”走进了“四大名著”以及《列国志》《封神演义》。他的父亲也顺延张恨水的爱好,为儿子请的书馆老师也是小说谜,师生常常一起研读《三国演义》。这不,攒钱购书、读本选定、木箱藏书、挑灯夜读等等孩提印记,他的《回忆录》中都有一一的还原。

  一条小船、一本小说,成就了一个百年小说大师。在公园的北面,在风翻柳、柳翻风的景观中,时隐时现十余处以大师的作品、人物形象、地域文化为素材而打造出来的典雅雕刻。这些雕刻以景墙、地雕、石雕的形式为大师的作品进行了一次连点成线的无声汇展。前两年,还是公园没有安全竣工的时候,张恨水的长女张明明、四子张伍等家人专程到上饶寻访父亲早年的足迹,在公园里凭吊家父,在塑像前与父亲合影留念。

  从城门边、从信水畔走来的张恨水,把自己走成了经典巨匠。他的著作极其丰厚,先后出版小说120多部,也有160部之说,总数超过3000万字,现在也鲜有人能出其右。

  今天,我们拜谒大师,固然记得他可以同时书写六部小说并按期交付的冲天才气,记得他高山仰止雅俗共赏的作品。是的,不同时代,却具有与我们现代特征相同的进取意识和思想火花,确实了不起。所以,作为仅隔一条信江的同乡、作为他的粉丝读者,一时升级我们的追思和敬意,就是自然而然的了。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