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芸阁”讲学

2019-7-29 10:11| 发布者: jxrs |原作者: 艾涛|来自: 江西政协报

摘要: 娄谅参加科举高中后,被朝廷任命为成都的官员,可是娄谅却称病回家。回到上饶的家中后,娄谅依然足不出户,和弟弟娄谦整日以读书讲学为事。大概这时候开始,他们家的书房“芸阁”逐渐成为他们教授学生的重要场所,由 ...
  娄谅参加科举高中后,被朝廷任命为成都的官员,可是娄谅却称病回家。回到上饶的家中后,娄谅依然足不出户,和弟弟娄谦整日以读书讲学为事。大概这时候开始,他们家的书房“芸阁”逐渐成为他们教授学生的重要场所,由此娄谅的知名度在上饶也越来越高,上饶的前后郡守也都知道他的贤声,对他很是尊敬,并经常偕同幕僚来看望他。而娄谅对郡守们却不登门回谒,只是当郡守们初至上饶上任或解任离开上饶时,出于礼貌,他才会亲往一拜,如此而已。平日里他与官府也没有过多的交往。

  娄谅的学术,主敬穷理,即以“收心、放心”为居敬之门,以“何思何虑,勿助勿忘”为居敬要指。他曾说过孔子佩象环是取中虚之义,因此他也置一象环佩带着,日不去身,表示中虚无我。他在“芸阁”讲学的时候,常常是议论慷慨,善发人智,听者忘倦。还有一些有志于道者,常常登门拜访,请教各种问题,至于终日不忍离去,这时候的“芸阁”一定是很热闹的。

  娄谅虽退老于上饶家中,然爱君忧国却很诚切。每读邸报,见朝廷行一善政,用一善人,则喜形于色;若事有不公,且影响到朝廷的政治清明,则忧动于颜,决不啻于身立其朝,目击其弊。明宪宗驾崩时,娄谅闻之而恸,朝夕哭临,垂涕不已。对于地方政治,他也非常关心,遇到郡邑政令有不便于百姓的时候,他一定要向官府提出意见并极力制止;若遇到旱潦蝗虫等自然灾害,娄谅则忧叹不已,并常常替民向苍天祈祷。如果发现乡邻迎神、搬戏、划船及建斋醮之类,他一定要站出来痛加禁止,即使得罪士大夫也在所不顾,以正风俗为己任。他的学生夏尚朴说他气象岩岩,大家都以为是当地灵山降神所致。

  明孝宗弘治二年(公元1489年),娄谅68岁,王阳明18岁,这年的冬天,王阳明因送新婚的夫人诸氏从南昌归浙江余姚,舟至广信,拜谒娄谅,并从之问学。娄谅授之以宋儒格物之学,谓“圣人必可学而至”,王阳明深契之,因此始慕圣学。黄宗羲《明儒学案》说“姚江之学,先生为发端也”。所谓“姚江之学”,即王阳明尔后所发展出的心学。今天看来,此乃理学史上之一伟大的发端。

  公元1491年的夏季,忽闻灵山白云峰崩落数十丈,娄谅叹日: “吾殆死矣!”于是紧急召弟子们诀别,并命门人蔡登查阅周敦颐、程颢去世的日期,说:“元公周敦颐、纯公程颢皆暑月而卒,予何憾!”该年农历5月27日娄谅逝世于上饶的家中,终年70岁。门人私谥“文肃先生”。他死后,友人张东白为其墓作铭云:“灵峰信之主山,哲人之萎,岂偶然哉!”传说娄谅死的时候,时属盛暑忽阴凉数日,飒然如秋,待殓事已毕,日出如故,这大概便是人们常说的“天人感应”。

  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,娄谅的弟弟娄谦先于他去世。娄谅有两个儿子,一名娄性,官致兵部郎中;一名娄忱,字诚善,号冰溪,不下楼者10年,从游甚众,僧舍中住不下,其弟子便架木为巢而读书。娄谅本有著作《目录》40卷,词朴理纯,不苟悦人;《三礼订讹》40卷;《诸儒附会》13篇,《春秋本意》12篇。

  吴与弼最著名的3个弟子陈献章、胡居仁和娄谅,独娄谅的著作不传。门人夏尚朴在《娄一斋先生行实录》的结尾说,他曾借《目录》数册抄录于宁王祸以前,故《目录》幸存其家,并声明要继续寻访娄谅散于各处的逸文,但现在看来,我们不仅没有看到他搜集的娄谅逸文,就连保存在他家的《目录》也亡失了,这使我们对于娄谅思想的具体情况永远失去了详细考察的可能,此乃中国学术的一大遗憾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


返回顶部